查看原文
其他

黄芪降压有哪三巧???





I导读:黄芪降压用之得法,其效卓然,用之不当则适得其反,如何使之升降尽如人意,为我所用?本文作者口传其使用之法,便于读者用之临床而不失规矩。(编辑/青立)



黄芪降压妙在巧

作者/杨立祥

 

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黄芪确有降压作用。

 

用之得法,其效卓然,用之不当则适得其反。笔者的体会是,黄芪降压须巧用。

 

  • 巧在对证上


我以为《灵枢·口问》篇所指出的“上气不足,脑为之不满,耳为之苦鸣,头为之苦倾,目为之眩”的证候最为适用。


这是一种在高血压分型论治中,经常被人们忽视而在临证中时时可见的气阴两虚证型。


此段经文多被理解为单纯的气虚证,但单纯的气虚何以会使脑为之不满、耳为之苦鸣呢?


我以为此证与肾虚有关。因肾藏精,主骨生髓,开窍于耳,其实质在于肾精不能随宗气而上濡灌空窍,不是单纯的气虚,而是气阴两虚问题。


此证型以脉见虚弱、气短乏力、眩晕每兼项强、腰膝酸软、手足心热、目涩耳鸣、体态丰腴、舒张压高而不降者为主要症状。


对此证型,我常用自拟补气滋阴汤,基本方为:黄芪30克,葛根15克,杞子25克,首乌25克,生地25克,女贞子25克,寄生23克,牛膝10克,泽泻25克,钩藤20克,牡蛎30克。


略事加减,效果尚好。特别是对久服各种西药、收缩压控制在正常值内而舒张压长期保持100毫米汞柱以上而不降者,其效尤佳。


我从长期治疗高血压病体会到,高血压见有气虚者非黄芪莫解,气虚痰浊型用之亦可。切不可用于肝阳、肝火、肝风等型。

 


  • 巧在用量上


由于黄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,故医生虑其升压而怯用者不少。如何使之升降尽如人意,为我所用,笔者的体会是双向调节作用似与用量有关,就是说重用黄芪则降压,黄芪量轻则升压。

 

这一点从前贤名方的应用上可见端倪。


王清任补阳还五汤黄芪用量高达四两,今临床用治脑血栓后遗症,黄芪用量亦多在60~120克上下,如此大量,很少有升压之弊,可见黄芪重用可降压。


而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黄芪用量原方仅一钱,今用补中益气汤升压,黄芪用量多在15克以下,足见黄芪轻量则升压杂志上偶见用补中益气汤降压之报导,查其用量亦多在30克左右,其用量已超过原方十数倍,但这又恰恰说明了黄芪重用可降压。


笔者在治疗高血压病时,黄芪用量必在30克以上,气虚兼血瘀证者还可适当加量。

 

  • 巧在配伍上


黄芪与滋补肾阴药杞子、首乌、生地、女贞子为伍,多用于气阴两虚型,黄芪用量稍大于滋阴药。


配伍意义在于,用黄芪补气并将滋补肾阴药上载以益脑,且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,使金旺自能生水。

 

黄芪与活血化瘀药丹参、赤芍、川芎、红花等为伍,每用于高血压而兼见冠心病者,黄芪用量必倍于活血化瘀药。因其血瘀与气虚有关,气虚为因血瘀为果,重用黄芪意在通。亦即大气一转,其结乃散之意。

 

黄芪与葛根为伍,常用于高血压而兼见颈项痛者。黄芪葛根比例2:1为好。中医理论认为痛则不通,通则不痛。葛根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及冠脉血管流量作用,用于脑供血不全者,效果显著。

 

黄芪与防己为伍,系用于高血压而兼见肾炎浮肿者。二药伍用补气行水、利水消肿、升降调和、血压得降,浮肿得消。

 

黄芪与山药为伍,用于高血压兼见糖尿病者,对此,施今墨先生论述颇详。


  

  • 本文摘自《中医杂志》,1990年第2期。作者/杨立祥,编辑/青立,校对/晓燕、惠芬。



END


公众号合作,交流,咨询

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微信同号

 18016247306



更多陆氏药膳古方

敬请关注



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